沒有自覺是人生之大悲劇
2013-02-04     管理員

 

節錄自   「覺教法語(曉雲導師為東研所學生假日講課的文字彙編)」

      七、「沒有自覺是人生之大悲劇」

 

  「智慧,非一般人聰明智慧之可比。佛言般若,乃顯自性之菩提。」菩提曰道,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。」這是《中庸》講的。我們現在在樓上,還沒有離開地,不即不離,有方便的智慧,方便就是與人很多慈悲,自己解決很多問題。願、力、智、度,悉達多太子因慈悲而修禪的,看到生老病死苦,他不愉快,所以佛禪就是這樣來的。他出皇宮看到四個門,弱肉強食,雞就會吃蟲,人就會打架,看到死了的人,所以這一位年輕太子非常煩悶。國王問他:「你為什麼這樣煩悶呢?我做幾個很漂亮的宮,春、夏、秋天的宮,才女、音樂給你娛樂啊!你不要煩,不要愁。」太子說:「我愁。」國王說:「你為什麼愁呢?」太子說:「我不能解決問題。」國王說:「你提出來吧!我是國王,什麼都可解決。」太子說:「我希望不老,我希望沒有病,我要不病、不老、不死。」國王說:「噢!這些我沒有辦法!太子說:「所以我還是不樂。」結果就要修禪,釋迦牟尼佛八十多歲圓寂。他不是死,他叫做大般涅槃、大解脫,不是我們人死,啊!好淒涼喔!

《心經》很多人讀過,無生老病死。「悲性於佛廣大果,初猶種子長如水;常時受用若成熟,故我先讚大悲心。」(月稱論師)所以人生如果沒有悲情,一定會變成個人主義,什麼事情都不知道,人家死也不知道,人家痛苦也不知道,所以不能只有智慧,還要有悲情。佛教好多經典濃縮起來只有四個字「智慧慈悲」,瞭解智慧必定瞭解慈悲。有慈悲心可以幫助我們增長智慧,所以發悲心叫做「福大慈大」,這是倓虛大師講的。現世物質繁榮,生活享受窮奢極侈,然而另一面空虛寂寞,精神與心靈之飢渴,究其隱憂實在缺憾於自覺;沒有自覺,簡直是人生之大悲劇,簡單來說,生活簡單則智慧更能夠增長。顏子是我們孔子最卓越的學生,「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」所以在物質與享受上,我們這個腦筋如何昇華呢?中國哲學提出簡樸生活,這是千真萬確,能夠維持身體健康,不飢不渴,就可以用心向人生真理方面追求。

「唯有不斷自覺之人,便如贏弱之人擭得治療而致康復,現世需要這些治療與啟示。人能充實自己,才能充實他人。」所以做教師的人必須要瞭解這句話,你都不充實自己,你怎麼會教學生呢?所以我們不只是依書來教人,還要依行為、態度、心法去教,我相信有不少人要走入教育。鈴須用精動才能充實出來。才可以做人師.現在還有一個已經教中學的,還從南部來修東研所的課,我很讚嘆!他演戲他做孔子嘛!我也去看啊!他教中學的是不是?你要充實自己才可以充實學生。現在經師很多人師很少,如果你做老師的再來修覺之教育,你將來做人師不只做經師,充實自己才可以充實他人。「故這時代需要促醒自覺之治療,以康復人性中之般若心,則可由自覺而獲得究實,進而發揮般若思想。」般若思想妙智慈慈悲精神是現世之救治妙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