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覺與始覺
2013-02-05     管理員

 

 節錄自 「覺教法語」之「本覺與始覺」

 

佛說「本覺自如如,始覺受薰顯」。本覺就是你自然就覺悟,本來就覺;始覺呢?現在聽聞佛經或者看到佛學,或看到人講話,你要覺悟,這個叫始覺。種子受薰後能顯,始覺。種子是什麼?我們一切動作言表都是由種子來的。「色」就是我們這個影像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。眼睛看到什麼?好討厭這個東西,馬上要撿去,由於我們人一生下來有三自性──遍計所執性、依他起性、圓成實性。眼睛看到東西,眼睛就叫根,看到東西喜歡、不喜歡,看到很好的束西,想辦法去搶,都是由於這一個種子,已經起了一個貪念。

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色字就是我們整個身,有個形色,不是先講人。起了個種子,起了個念,我們裡面叫做心田,這個種子一種下去,比如有的人搶啦!不是馬上去搶的喔!都是一點著眼,那個地方有東西可以搶,就起了個念,起了個念,再培養這個念頭,實在有機會就去,所以起了個念叫做「因」。如果通通沒有人了,這房子沒有人,就去搶,這個是「緣」。因、緣、果,所以心先有個色;偷了東西,搶了東西,就是受;偷了東西,非常好,再去搶,想啊!我一次已經得到了,就第二次啦!想,去實行。色受想行識這五蘊,英國亨巴森比丘分析的非常好,的煩惱,五蘊啊!有五種,有色蘊、有受蘊、有想蘊有行蘊、有識蘊。色、受、想、行都容易解釋,但是到最後這個識呢?比較複雜了。

天臺宗把五蘊稱為五陰,你起了貪,你都不知道,這是心裹的活動,比如偷個蘋果,很好吃,再想想,很好吃,再去偷,行,執行。要東西吃,一定會心動,心動了,意動了,就慢慢去了,有了這個意的種子,就去行。識,意的活動,叫做識蘊,佛教有很多豐富的書,最複雜就是唯識,它是由第七識所引起的。

唯識分析我們的心法,唯有這五樣東西,《心經》有有好多人知道「照見五蘊皆空」嘛!這五樣東西。如果不是善法因緣,就是壞的。如果你能夠轉,轉識,轉識呢?你看到佛經啊!你看到覺之教育啊!你後來再去看啊!再去看,又從實行再深入點再看,然後綜合到這個識藏去,所以識藏就藏起來,藏起來呢?那個時候不是叫做阿賴耶識了,如果轉了之後叫做庵摩羅識,不是阿賴耶識,阿賴耶識就是不好的,那這個呢?要專學佛才能夠容易多點瞭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