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有般若之光
2013-02-05     管理員

 

           節錄自   「覺教法語」之「要有般若之光」

 

   所謂內學,我們五明學有一種叫做內明,「是統攝無量世間知識,而使世間知識使用於佛教的施教」,的確是大大值得研究,你現在怎麼樣跟普通的學生來講佛教的東西?所以一定要有很多旁通的學問來溝通,換言之,知識佛教義理之學深化了一般知識,比如我們有佛教的知識的。佛教的知識就是般若學,這已經不同於社會一般知識。

 佛教的文字般若就是佛教知識,經文都是文字般若,我們要透過這些文字叫做三般若,第一文字般若,第二觀照般若,第三實相般若。觀照般若,觀(音灌)啊!不是觀哦!觀就是打開眼睛望,觀(音灌)是觀起精神的觀,或者垂低眼,或者閉起目來思惟,所以佛教有思惟修不是思想修。凡是般若都是佛教知識,那文字般若已經不同於普通社會的知識。

「深化了一般知識,使人生之意義與境界,思想的領域昇華與充實,淨化與安穩。如此佛教教育,不祇佛教門內之專利。」如果我們一般教育能夠參考,的確是教育哲學的藝術。「而是運用於社會而成為人類之崇高與實受其益之學問,與生命之資糧。」宗教一定要講生命,任何的宗教都要講生命,因為生命這兩個字是我們人生的始終。

「士、農、工、商,佛教四眾,兼而並存。文化倫理,學術藝文,可參究佛學思想而增益之。」比如我們中國的藝術,人文有文化,禪宗有禪畫,這個就是增益。五明學是印度的思想,第一是內明,要有般若之光我們內心才能蠲除無明;聲明,文學詩歌、語言都屬於聲明,因為你的語言非常正確,令人家感覺很明白;工巧明,比如我們有個藝術設計學院屬於工巧明;另外還有因明和醫方明。總之佛教教育能夠適應社會發展、人群福祉的社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