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問題非片段
2013-02-05     管理員

 

節錄自   「覺教法語」 之 「人生問題非片段」

 

 《法華經‧方便品第二》:「諸佛世尊令眾生開佛知見,使得清淨故,出現於世。」佛陀為什麼下山?他希望我們眾生能夠心地清淨無有雜染,必然明白一切為人處世道理,不會差錯。

第二種「欲令眾生示佛知見故,出現於世。」希望我們世界上一切人能夠瞭解佛的知見,就是要我們明白整個人生的問題不是片段的。各位你想想,年輕人想想,人生不是片段的,從孩子到少年、到青年、到壯年、到老年,如果在孩子這個時候好好地過,到青年就好好地過青年,到中年你一定就會用你吸收的東西來創作你的事業,到老年就一定很安穩,這個叫做「率性之謂道」。

佛陀為什麼下山?我們研究《本生經》,他大可不下山啊!已經六年在山上靜坐了,不是很好嗎?為什麼下山?因為他下山就是為了我們能夠生命上過得比較平安,生命上過得比較愉快,生命過程能夠有利益社會人生,這就是佛陀的慈悲。佛的知見不是愚癡妄動眾生的知見,佛的知見就是慈悲與智慧,最主要的化開來講就是六度波羅蜜,相信好多人看過佛經,就知道六度波羅蜜,佈施、持戒,忍辱、精進、禪定智慧,這是佛的知見。在阿含經時代,因為那些婆羅門的弟子,都不容易瞭解佛法,佛陀就先教他們四諦 ─ ─ 苦集滅道。因為大家不太熟悉,所以佛陀就說人生有痛苦,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苦、愛別離苦、怨憎會苦、五蘊熾盛苦等八種苦。比如不喜歡見的人要見到叫做怨憎會;求不得,想要的東西求不到;愛別離,很喜歡的人要離開。有生老病死等八種苦,所以佛就說了苦集滅道這四諦,經過十二年之後講六度波羅蜜,到最後呢?就講菩薩精神 ─ ─ 慈悲智慧。

  為什麼出現於世呢?假如悉達多太子不下山就沒有佛教了,悉達多太子下山才有佛法示現於世。第三種「欲令眾生悟佛知見」,在這裡來講,這個悟還不是真正的悟,要到第四種才是大覺大悟,第三種呢?就是已經覺悟人生的道理,第四種佛陀下山之後,在四十九年做好多艱難工作,這個才是入佛道,這是從開佛知見而進入佛之知見的果,都是一層層很自然的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