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光朗耀 善德無量
2013-02-06     管理員

 

節錄自      曉雲導師之「清涼法語」

…智光朗耀,善德無量…

曉雲導師再三提醒大眾「但觀一念心」─隨時檢視一己心念是「順性」或「違體」的重要。根據古德的開示,吾人真如自性本來清淨。你我起心動念若隨「順」淨「性」起用,便能在智光覺照的善導下,自創善法因緣,開拓善業充滿、利樂安和的人生順路。反之,若「違」背本「體」(與清淨自性不相應),依無明染性起用,心體闇然無光,昧於事理、人理、物理,身、口、意恆造作惡業,自嬈嬈人而不自覺,則招感惡業滿貫的罪惡人生,淪為可憐憫之眾生!

「起念在先,行事在後;起念為本,事用為末。」修行要從根本的心地上下功夫;導師惕勉大家「謹慎起念時」,養成隨時提起「覺照」的習慣。有「覺」就有光,一如人們清早醒覺,開眼便見光;內心智光朗耀的人,行事必然如理如法、從善如流,言語動作必是柔和善順、人見歡喜!而覺性不顯,內心無光的眾生,就好比夜晚停電時,仍率性摸黑行動的躁人,其盲動所潛伏的危險性,自不待言!

天台祖師「一心三觀」(空、假、中;為能觀之心)與「三諦說」(真諦、俗諦、中諦、為所觀之境)提供後人觀心、修心的要旨!為了助使學人明白個中的奧義,導師以「看山是山」應對三諦中的「俗諦」(應世法),以「看山不是山」應對於三諦中的「真諦」(基本法),而以「看山還是山」對應於三諦中的「中諦」(調和法)體悟「空義」有助行人破除我執、煩惱,但是耽空之人卻也容易落入小乘自了的窠臼。是以大乘行者還要進一步「從空出有」,契入中道第一義諦,發揮「受一切苦不以為勞,於諸功德不取不捨」的大菩薩精神。導師期勉大眾依教奉行、修心守意,共創智光朗耀、善德無量的慧命!